心悸怔忡(妇科疾病中的心律失常)


心悸怔忡、心律失常病例,不胜枚举。其中女性患者发病原因,多见于血管神经性心脏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亢、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等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心脏疾患。


(一)月经崩冲  心悸早搏


王某某,女,55岁,教师。十年前,发现子宫肌瘤。月事常常提前,至则量多若崩,挟瘀块而下,建议子宫摘除术。患者拒绝,后转为中医中药调治。自述经水紊乱,一月再至,量多如汁,淋沥不尽,易于心悸怔忡。早搏频繁,脉数,烦躁,失眠,情绪激动,打骂任性。刻诊,症见四肢逆冷,颧赤火升。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早搏频繁。舌质绛,根苔薄黄,脉细数。此乃冲任受损,心失所荣,肝火上炎,肝肾阴虚,阴阳失衡所致,治拟养心整脉,安神定志,调摄冲任,滋阴补肾,柔肝养血,解郁理气为法。处方如下:


丹参、皮各15克,黑山栀10克,柴胡10克,生地30克,干百合3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忘忧草10克,灵芝草10克,首乌藤30克,赤、白芍各15克。另配二至丸壹瓶。


复诊诉述:月事周期较准,经量减少,情绪渐能控制。惟面赤火升、寐则盗汗、头晕心悸症状尤显。随症施治参以甘麦大枣汤,柏子仁、酸枣仁、茯苓神、珍珠母、龙骨、牡蛎等辅佐。连续调治三个月,自觉良好,请症瘥减,肌肤略现丰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心速早搏逐渐减轻减少。


【按】本例心悸怔忡病史十多年,各项检测,无器质性心脏疾患依据。年逾七七,天癸应绝而未绝,反为量多勤至。西医认为雌激素水平过高所致。中医则归纳为血虚营弱不能濡养心脉,乙癸同源,肝肾匮乏,不足上奉于心,相火上炎,肝郁不舒,气逆郁积生热,使心脉循环受到障碍。故现易惊易恐,烦躁不安。按情施治,重点突出,先后有序。间歇中药调治同时,开导思想,情怀怡悦,豁达为要,达到相辅相成之效。


(二)思虑伤脾  阵发心速


谢某某,女,40岁,中学职工。不惑之年,殇女抑郁,加之伴病辛劳,忧虑过度,终日以泪洗面,数月来常易头晕失眠,阵发心悸震荡。月水每行愆期,甚则停歇不来,少腹坠痛,乳房结块撑胀,得食脘腹饱胀。舌胖边齿痕。冲任不和,气血递乱,心脾两亏,肝横气滞。治拟疏肝养血,以理冲任。处方:


小川芎6克,全当归10克,赤、白芍各15克,制香附15克,小茴香6克,泽兰叶10克,月月红10克,合欢花10克,开心果15克,炙甘草6克,夜交藤30克,红枣7个。


 一周后复诊,月讯已潮,少腹得和,肝郁渐舒,惟精神萎靡,胃纳欠馨,寝不成寐,治法参以补益脾胃,养心定志为主。香砂六君丸合逍遥散、丹参饮、珍合灵片等方药增删治之。连续数周治疗,一般良好,经水基本准调。前因情志刺激,受郁悲伤,现在心悸怔忡,脉促胸闷已少发偶发。意欲毓麟而快,试予蓝田种玉之剂续以调养。方剂不外乎河车大造丸、八珍汤、五子衍宗丸、归脾丸等。


【按】由于心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神经血循环衰弱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并无实验室及物理诊断的可靠依据。这种病症相当常见,大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生,以20岁一45岁的女性为最多。临床上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即中医学所谓之促、结、代、迟、速之异常脉象。造成心系神经紊乱的因素之一。来自于突然受意外刺激,大脑皮质激素亢进,产生心律异常,同时也影响内分泌正常协调,出现月经不调,乳房结块,少腹胀痛,情绪变幻等。思虑太过,伤脾犯心,子夺母气,脾之病累及于心,心脾两亏遂致上述诸症。治当养心脾、益气血、舒肝郁、调冲任方法。


(三)产后怔忡  巅顶剧痛


姚某某,女,33岁,工人。大产一月余,头痛巅顶为苦,甚则如五雷轰顶之势。伴心悸心慌,视谵昏渺,泛恶漾漾,手指时有震颤。家属述病,由于产后惊恐病起,加之情怀不抒,产后已逾一月,恶露尚未尽净,曾住院诊治,经各项检测,未见明显异常,拟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窦性心律失常。是症心惊肉跳,恐惧胆怯,大便艰结,口干舌黄,脉来细弦而数。处方:


天麻15克、钩藤15克、生石决30克、淡吴萸3克、太子参15克、生姜三片、酸枣仁10克、朱茯神15克、磁石30克、川芎6克、红枣7个、广郁金15克。


复诊:服药七剂,自觉稍有好转,仍有阵发剧痛,继续宁心平肝,续方七剂。


【按】产后气血大伤,百脉匮乏,惊恐抑郁而致肝肾受戕,血虚风动,痰瘀浊滞等病理产物勾结作祟,情志抑郁,郁而生热,浊气不降,清气不得升腾头巅,濡养心脉。又因足厥阴肝经,循喉咙后方上行,系目睛上额到巅顶与督脉会合,故心悸心慌、怔忡不寐、目眩泛恶、巅顶剧痛作矣。治拟平肝熄降、宁心和胃。本例病症虽未得到满意的疗效,但对医者确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文章来源:全国中医妇科流派联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