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团队领军人才,传承名老中医文化 ——第四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团队领军人才研修班顺利召开
为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培育一批业务精干、注重继承、善于创新的传承人才,形成多学科的传承团队,2019年2月26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主办,中医杂志社承办的第四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团队领军人才研修班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本次研修班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为依托,邀请了业界资深专家围绕中医药传承团队建设体会和方法,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特色与经验,总结交流团队工作建设成果,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学术发展。来自全国各地近300位专家学员,齐聚一堂,共襄此次盛会。
【开幕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长张欣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处长马堃,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团队指导老师冯兴华、邓成珊,中医杂志社副社长贾守凯出席本次开幕式。开幕式由马堃主持,黄璐琦、罗增刚、张欣霞做致辞。
黄璐琦在致辞中表示,谨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向在百忙之中出席此次研修班的专家与嘉宾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领军人才、临床科研骨干们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黄璐琦简单概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历程及本次研修班召开的意义,指出此次会议作为学术经验传承和专业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以推进中医药学术进步为目标,继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推广,更好地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中创新思路,搭建平台,继承精髓,培育成果。最后,预祝此次研修班圆满成功,并祝大家学习愉快,工作顺利,满载而归!
罗增刚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相关单位的大力领导和支持下,一直在致力于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的传承,以及青年领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而本次研修班的召开,对名老中医传承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后,罗增刚从四方面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近年来的工作做了一个简要的汇报,并希望通过本次研修班领军人才的培养能够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发展下去。
张欣霞在致辞中表示,中医药人才是传承发展中医药的基础和保障,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希望各位学员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好大学习交流平台,认真聆听、学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掌握好开展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的发展思路与方法,同时也希望学员们要认真总结,并善于应用推广名老专家的临床经验,努力成为中医药传承的领军人才,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术讲座】
黄璐琦院士授课“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依次对中医药的形势、中医药的特质及作用、中医药领军人才的要求三部分内容给予讲解。他表示,本草考古是研究中医药起源的重要工具,灵芝属担孢子诸性状是唯一的分类依据,中药炮制品辅料法与矫味矫臭的作用一致。最早中药炮制品加工工艺的复原,为了解中药炮制技艺的起源奠定了基础。随后,通过古今中外的真实案例与研究,黄院士又简单概述了中药药性的研究,指出药性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根本方法,是重要秉承之文化,秉受环境之异同,用于机体之调整,便于临床之辩证,而运用中国哲学之方法高位概括而形成的药物属性。最后,黄璐琦院长表示,有完整的团队意识,做一个有学问、有道德、有信仰的学人,并实现自我评价才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应具备的特质。
冯兴华教授授课“从现代医学视角谈《素问·痹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冯兴华教授在讲座中表示,《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认为痹证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身体的多个组织、脏器,而痹证的病因与感染、情志、饮食劳倦、体质和生活环境有关。此外,《素问》对痹证临床表现的描述是建立在长期地、细致地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的真实记录,是客观的、真实的,也是现代风湿病中所见到的。另外,《素问》对痹证病因的认识提示治疗风湿病需要联合用药。所谓联合用药,不是重复用药,而是使用不同的药物作用于同一疾病的不同靶点,以利疾病的治疗。最后,冯教授表示,关于《素问》对痹证的诸多认识都与现代风湿病学的认识是一致的,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我们对于祖国医学遗产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发掘,取其精华,使其更加发扬光大。
唐旭东教授授课“传承经典理论,提高临床水平——脾胃病临床实践体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教授主要从名医修炼的总体原则与主要内容、消化系统疾病中医临证的理论与技能支撑、消化系统性疾病在中医临床治疗的心得体会和消化系统疾病中医临证的几点反思等四部分内容展开讲述。他讲到,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名医修炼的总体原则与主要内容,脾胃学说是中医应用基础理论的典型代表,在指导临床实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内经》奠定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并推动了脾胃学说的全面发展。随后,唐教授还分享了临证技能七要点及治疗脾胃病“三基”,认为明理、察人、识药、组方、补充、定性、经验是医者应具备的七项中医基本能力。最后,通过多个临床案例分享,唐教授简要地论述了腹胀的个体化治疗,并提出了消化系统疾病中医临证的几点反思与名医修炼的三点影响因素。
马堃教授授课“中医传承教育与领军人才培养”
中国中医科学院马堃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主要阐述了以下几部分内容:中医药传承教育历史意义、中医传承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医药传承领军人才的培养。她表示,中医药传承教育历史意义体现了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承载着中医浓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素养,反映了中医辨证思维的诊疗特点和学术特色,同时中医传承研究在新形势下十分紧迫和重要。随后,她又系统地介绍了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强调学术思想的研究、临床研究总结、治学及成才之路是中医传承研究的重点。同时,各领军人才还需通过各种方式将导师的学术经验进一步发扬光大,秉承导师的师德风范,身体力行地践行中医药“以人为本”和“悬壶济世”的博爱情怀,用实际行动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最后,马教授还简单地介绍了名医医案的整理研究、中医传承团队与学科建设,并分享了自身对中医传承的几点感悟。
安阿玥教授授课“肛肠病安氏疗法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安阿玥教授为大家分享的主题讲座为“肛肠病安氏疗法简介”。他主要对收敛化瘀治疗痔疮、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非挂疗法治疗肛瘘、注射加结扎治疗直肠脱垂、发明肛裂注射药物替代手术治疗、瘢痕松解注射术治疗肛门直肠狭窄、中药治疗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和其他疾病的中药治疗等内容给予阐述。他表示,“收敛化瘀”中医新治法及“安氏注射法”新技术,解决了内痔治疗的疗效、并发症(硬结坏死、直肠狭窄、出血、瘢痕)等瓶颈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内痔的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新技术简便易行,创新性强,推广价值大。随后,结合临床病例,安教授详细讲解了安氏疗法的诊疗流程,让大家对安氏疗法治疗肛肠病的总体思路、创新点和临床应用及经济效益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邓成珊教授授课“名老中医传承教育与领军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展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邓成珊教授在讲座中主要讲述了以下六部分内容:名医传承的重要性、传承工作的基本要求、理清传承的源流、传承的要点、本人在血液病领域的几个学术问题分享及展望。他讲到,纳入学位教育、名医、大师评选调动了积极性;名医传承符合传统文化的传承模式,有利于中医领军人才及团队的培养;院校教育是基础,临床锻炼是提高,传承教育是回归与拔尖,三段教育不是谁取代谁,而是一种完整的培养模式。此外,对老师要尊重、关怀,对学生要启迪、爱护,对指导老师要重视、支持,是规范运作、严格考核传承工作的基本要求。最后,邓教授还分享了本院血液病领域的几个学术问题及四点展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临床诊疗思路、创立新医派、建设名医传承工作室有利于师承教育的开展。
吴中朝教授授课“吴中朝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学术传承模式‘十法’探索与实践”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吴中朝教授首先对古代中医针灸传承方法与启示和现代中医针灸临床大家成才与培养启示的优缺点给予讲述,认为多种诊疗方案的形成,为临床提供疗效确凿、操作简单的针灸疗法。随后,吴教授又通过工作室学术传承背景资料介绍、传承模式“十法”探索与实践两部分内容重点阐释了吴中朝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学术传承模式“十法”探索与实践。他表示,传承模式“十法”有效解决了古代与现代传承学习“十余有十不足”的问题,并依次介绍了临证、解惑、案析、交流、会议、合力、异域、教学、科研、整理、文化等学术传承“十法”的主要内容。最后,吴教授还分享了其工作室学术传承工作要点及多年临床工作的一点体会,让大家对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经过一天的学习与交流,至此,第四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团队领军人才研修班圆满落幕!
【主持&花絮】
声明:本文为中国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