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简介

沈氏女科始于明初,传承至今,历经20代,绵延600载。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先太祖沈庶开始悬壶业医,善治女科诸疾,且通晓内科,著有《女科抉微》、《内科证治》等医籍,成为沈氏女科的开山鼻祖。至清光绪年间(约公元1875年),先祖翁十四世孙字辈,迁居申浦(上海市前身),在北郊大场置地筑宅,周边植以枸橘爬藤为篱墙。因疗效出众,遐迩闻名,有“上海大场枸橘篱女科”之美称。1931年淞沪抗战爆发,先祖十七世复来号心九先生痛别故里,迁居至现今的上海静安区置宅悬壶,仅数年,求医者纷至沓来,疑难沉疴常应手而瘥。十八世宗麒,号祥之,行医60余年,继承完善了家传效方近50首。自十八世后不仅局限于女性,内妇各科、男女患者均纳入诊治范围。第十九世代表性传人为沈绍功。


枸橘

沈绍功,生于1939年,上海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民盟盟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科技学术委员会委员。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学士学位。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科研50余年。历任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特聘专家。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冠心病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急诊分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分会常委等。

沈绍功

临证经验

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

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鸡血藤10克、老鹳草10克、桂枝10克、生杜仲10克、秦艽10克、川断15克、怀牛膝15克、防风10克、桃仁10克、桑寄生10克、蚕砂10克、三七粉3克(冲服)、防己10克

引经药配伍

颈部加葛根10克;上肢加桑枝30克;下肢加木瓜10克;腰部加狗脊15克;腰骶痛甚加川断10克、生杜仲10克;胁肋部选加青皮10克;关节不利选加青风藤10克。


产后低热从甘温论治

方药:生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当归10克、银柴胡10克、黄精10克、炒白术10克、云苓10克、陈皮10克、升麻5克、白菊5克、地骨皮10克、青蒿15克。

若低热起伏、自汗、面色潮红、心悸、头晕眼花,多为血虚发热为主,可选加白芍10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等;

若见低热起伏,午后较甚,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多为阴虚发热为主,可选加鳖甲1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等。


产后乳痈宜补托活络

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鹿角霜15克、公英10克、炒橘核15克、丹参30克、香附10克、赤芍10克、路路通10克、制大黄10克、青皮10克、王不留行10克等。

临证还需分期辨治

初期——宜加强疏肝清热,通乳散结的力度。

选用柴胡10克、黄芩10克、皂角刺10克等。

酿脓期——强调清热解毒,通乳透脓。

选用黄芩10克、黄柏10克、野菊花10克等。

溃脓期——排脓托毒,调理气血。

选用川芎10克、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生薏苡仁10克等。


菟丝子植株


产后下乳宜温补脾肾

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蛇床子10克、菟丝子10克、炒白术10克、川芎10克、公英10克、王不留行10克、炒橘核15克、路路通10克、生谷芽30克、生麦芽30克。

气血虚弱——选加补肾养血药,如黄精10克、生地10克、生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等。

肝郁气滞者治重疏肝解郁,通络下乳,选用柴胡10克、赤芍10克、丝瓜络10克、栝楼30克等。

服药后可用加热的木梳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梳理乳房。

病案举例

田某,女,25岁。患者产后月余周身关节痛楚拘急,下肢尤甚,遇冷加重,面色少华,头晕乏力。症见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辨证属产后气血骤伤,百脉空虚,筋脉失养,故周身关节痛楚拘急,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外荣于肌肤,故头晕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皆为气血不足之象。病位在关节,证属气血虚弱,筋脉失养,诊断产后关节痛,治宜益气养血,温通止痛。《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

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木香10克、公英10克、丹参30克、益母草10克、鸡血藤10克、鹿角霜15克、川牛膝15克

服药7剂后关节痛减,头晕亦轻,面色转润,舌淡苔薄白,脉来沉细。前法已获效,仍守原方出入,加入党参10克、阿胶珠10克以增益气养血之力。

再服7剂诸症皆除,嘱其服用人参养荣丸,早晚各6克,丸药缓图,冀其巩固,后未再复诊。

本篇部分内容摘编自沈宁、沈绍功等《沈氏女科辨治产后病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