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香温通之散,治症瘕积聚

下焦瘕聚,多由于奇经气滞开其端,经络迟滞,气和血密切相关,血赤瘀结,结块疼痛随之而起。治疗之法,气滞则用辛香温散行气之药,以疏通凝滞,恢复气行。即使是血瘀,亦宜于活血剂中加入行气药,以增强祛瘀散结功效。

叶天士用于疏通奇经滞结有关方剂:对产后有瘀,轻则交加散(《妇人良方》方:生地、生姜),以补阴温化;重则回生丹(黑豆、红花、苏木、大黄、米醋、人参、川芎、当归、熟地、茯苓、香附、延胡、苍术、桃仁、蒲黄、乌药、牛膝、地榆、橘红、白芍、羌活、炙甘草、五灵脂、萸肉、三棱、良姜、木香、木瓜、青皮、白术、益母草、乳香、没药、马鞭草、秋葵子),该丹为清代医籍中治疗产后体虚有瘀较通用之成方。《医宗金鉴》用治产后痈疽而有里热;《验所验》用治产后败血。对于奇经气滞瘀凝而有结块者,一般用葱白丸(熟地、白芍、当归、川楝子、茯苓、川芎、枳壳、厚朴、青皮、神曲、麦芽、三棱、莪术、干姜、大茴香、木香、肉桂、葱白汁);结块疼痛较剧者,用乌鸡煎丸(乌骨雄鸡、乌药、蛇床子、丹皮、白术、人参、黄芪、茅术、海桐皮、红花、白芍、肉桂、附子、川乌、莪术、陈皮、熟地、延胡、木香、肉果、草果、琥珀)。

朱老于临证间,对奇经气滞瘕聚,主以青囊丸之香附、乌药。该方见于《韩氏医通》,《串雅内编》复刊于总治门,认为效著。乃走方铃医用以治妇人有病者。本方辛香温散,能开郁行气,宽胸止痛,配合郁金、枳壳、木香、川楝子等,颇获功效。如有瘀结,轻者如归、芎、红花、桃仁等祛瘀活血药;重则用血肉有情食血之虫类,如虻虫、水蛭等。但应用虫类宜为丸为散,不宜汤煎。服时除掌握剂量外,更宜配补益脾胃、温养肝肾之品,务使攻补配合,攻不伤正,补不壅中,达到病去正复之目的。

升陷固带之摄,治经络弛缓。

带脉为奇经之总束,盖绕腰一周,提束其他诸脉。带脉固,经络功能正常;带脉弛缓,影响其他经络松弛,甚至导致内脏下垂。

带脉弛缓影响其他经络所致疾患,其主要有:

子宫脱垂:都由于体弱气虚,带脉弛缓,复加操劳过度,以致子宫坠下。

阴吹:带脉弛缓,冲任不固,气虚下陷,阴中气体喧扰。

痿蹩:带脉弛缓,引起跷、维不用,轻则腿膝无力,重则两脚痿蹩。

内脏下垂:身体虚弱,带脉弛缓,小腹内经络松弛,导致胃、肾等脏器下垂。

治疗应用补中益气,升陷固带法,以补养身体,固摄带脉。带脉巩固,诸脉受其提束,亦能恢复正常,诸恙遂愈。所以上述诸病虽症象各异,追溯其本,治疗则一,均主以补中益气汤。医籍中如妇人阴挺下脱,气虚下陷,主补中益气汤(《妇人良方》薛已按语)。叶氏治阴吹,谓;“胞门气虚胃气下泄,乃有正喧之病,古人以膏发煎导之,今宜先用补中益气法,以升其气为妙”(《未刻本叶氏医案》)。陈士铎治痿,谓:“两足之弱,不能步履,人以为肾水之亏,不知非也,益气虚不能运用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人参、牛膝各9克,金石斛15克,黄芪300克治之,2剂即足生力,4剂可以步履矣”(《石室秘录》)。

朱老治疗内脏下垂,如胃、肾等下垂,均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而肾下垂兼有积水者,症呈腰溶溶若坐水中兼重如带五千钱状,则用补中益气汤加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温中举陷,利水化湿并重。

临证应用补中益气汤时,朱老尚加入补益奇经之药,如巴戟天、狗脊、杜仲、续断、苁蓉、金樱子、菟丝饼之类,比单纯用成方有效,盖奇经之病用奇经之药,效更显著。

血肉厚味之补,治奇经虚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盖病至奇经,缠绵难愈,每致形瘦肌削,精血枯槁,在这种消耗至严重程度时,单依靠草木植物之药,难以峻补,当用血肉有情厚昧胶质之晶,填补奇经。方能治精血之惫。

叶天士、吴鞠通等所用血肉有情之品,包括鹿茸、鹿角霜、龟版、鳖甲、河车胶、紫河车、猪脊髓、羊脊髓、牛腿骨髓、阿胶、鹿鞭、鹿尾、乌骨鸡、羊腰子、鸡子黄、燕窝胶、羊肉、海参、淡菜、乳粉等。

朱老在临证间所用,范围不若上列之广泛,但精择有效者引用,如若对症,功力颇宏。如胞宫发育不足,性欲淡漠之不孕症、以鹿角霜与紫河车同用;产后虚弱,恶露淋漓不止,则以紫河车与阿胶同用;营血虚亏或漏下不止,选用阿胶、龟版、鳖甲胶;形瘦肌削则用牛、羊、猪骨髓或霞天胶 (《韩氏医通》方:

黄牯牛精血熬膏);腿膝无力,则用鹿筋、虎骨胶;背寒下元之虚惫,则用鹿茸、鹿角胶等为主,配合其他药品同用,获效确较显著。但此类药物究属厚味胶质,消化吸收较难,故使用时必须注意脾胃情况,宜加用健脾醒胃之品。

腥臭脂膏之润,治秽带精枯。

妇人久患秽带,血海枯涸,形瘦精槁,奇经亏损,吴鞠通主用腥臭脂膏之品,以酸甘咸之味,直达下焦。

其理论根据为:“下焦丧失,皆腥臭脂膏,即以腥臭脂膏补之”(《温病条辨》卷三)。

吴氏提出此类疗法的典型方剂有二。用于阴虚者,为专翕大生膏(《吴鞠通医案》方:熟地、海参、萸肉、洋参、鳖甲、桂圆肉、鲍鱼、麦冬、白术、牡蛎、龟版胶、茯苓、猪脊髓、乌骨鸡、莲子、沙苑蒺藜、芡实、羊腰子、阿胶、鸡子黄、白蜜);用于阴阳俱虚者,为天根丹窟膏(《解产难》方:鹿茸、乌贼骨、鲍鱼、鹿角胶、鸡子黄、海参、龟版、羊腰子、桑螵蛸、乌骨鸡、茯苓、牡蛎、洋参、菟丝子、龙骨、莲子、桂圆肉、熟地、沙苑蒺藜、白芍、芡实、归身、小茴香、补骨脂、枸杞子、肉苁蓉、萸肉、紫石英、杜仲、牛膝、萆薢、白蜜)。

考腥臭脂膏疗法、实起源于《素问·骨空论》之乌贼骨丸,其方用乌贼骨、芦茹合麻雀卵为丸外,饮以鲍鱼汁以增药力,治血枯精亏症。按鲍鱼气味辛臭性温,能厚肠补肝,充养气血,日人用治劳损,取其强壮之功。此外《别录》谓其可治“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可见尚有活血消结之效。《临证指南医案》谓:“饮以鲍鱼汁,利肠垢,和肝伤,取其臭秽之味,佐乌贼骨而辟秽宿积之血”(第665页),均称其兼有活血散积的效验。

朱老认为吴氏两膏乃治崩漏久带,膏脂丧失过多,以致形枯而所下之液清稀无臭味者为宜。至于临证间所遇形骸枯槁,带下腥臭色杂者,常兼内热,症属胞宫郁热,或痈肿溃烂,体虽虚弱而症属实,脂膏消耗枯涸而湿热未清,吴氏两膏于病情不合。盖徒然填补,随补随泻,病根未去,漏危依旧。治疗宜秉《素问》乌贼骨丸法,取其养阴填精,消结止带之义。惟鲍鱼药铺未备,购买不便,煮烧麻烦,代以海藻、昆布,两味亦均海产,颇多粘胶,且为营养之品。配以乌贼骨、茜草炭外,复加入草本中有臭秽性味者,如鱼腥草、败酱草、墓头回等,并参照症状酌加黄芪、当归、甜苁蓉、白芍、土茯苓、川柏、薏苡仁、带柄菱壳(按:药店只备老菱壳,带柄菱壳须自备。老菱壳能收敛固涩,止带摄血,而带柄菱壳兼有消肿散结功效。)等。蒸后气味浓浊,本乎浊者下降之义,以治下焦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