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建中汤
朱良春
妇女气血两虚经行腹痛,多由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虚弱,运行无力所致。临床表现为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倦怠,头晕心慌,语言低微,舌苔薄白,质淡,脉虚细,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当归建中汤或三才大补丸。
由于痛经在具体患者身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故临证时应从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结合兼证等进行综合分析。
痛经的辨别要辨部位:少腹痛多为气滞,往往痛连胸胁,小腹痛多为血瘀,痛多连及腰骶部。至于全腹疼痛者多属脾胃不和。
辨时间:经前、经期腹痛多属实证,经后作痛多属虚证。
辨痛的性质:痛而且坠,或时痛时止,或胀甚于痛的是气滞;痛无休止,或痛而下瘀,瘀下则痛减是血瘀。掣痛而拒按的属实属热,隐痛而喜按的属虚。绞痛的属寒,刺痛的属热属瘀。
《章次公医案·痛经》篇说:“麻黄之治痛经,以子宫痉挛为当,如炎症则无效。”《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篇也说:“凡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为气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若因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更当审其凝滞作胀痛之故,或因虚、因实、因寒、因热而分治之也。”
张简斋
本方治产后腹痛,产后分娩所出现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亦名“儿枕痛”。《医宗金鉴》把产后伤食所罹致的腹痛亦归列于产后腹痛,然考其病因与产后无关,且疼痛部位在胃脘。常见血虚产后腹痛是小腹绵绵作痛,腹部柔软喜按,恶露色淡量少,头晕心慌,腰骶坠胀,舌质淡红,脉象细弱。血虚产后腹痛,多由素体血虚,或产后失血过多,血海陡虚,胞宫挛缩而引起。其辨证要点是小腹绵绵作痛,痛而喜按,伴有头晕耳鸣,腰骶坠胀,舌淡脉虚。治宜养血和营止痛,方选当归建中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或八珍益母汤。
附子汤
陈才明
本方治阳虚滑胎。高某,26岁。婚后5年妊4胎均流产。此次停经2月,妊娠试验阳性,自述少腹怕冷时痛,阴部如有冷风外袭,又下肢逆冷,入夜更甚,腰疼便溏,观其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无力,两尺尤甚。以附子汤为基本方:熟附片8克(先煎),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枳壳、杜仲各10克,砂仁、炙甘草各10克,红枣10枚。连服3剂后腹冷痛及下肢逆冷大有好转,故守原方再进2剂。诸症大减。三诊守原方减熟附片为5克,10天1剂,连服2月,足月顺产一女婴。
世人治阳虚滑胎不敢妄用附子,因多虑附子有破坚堕胎之弊,殊不知真阳不足,阴寒内甚胎元何以得养?故近人报道“附子汤治疗子肿”,因附子有温壮元阳,健脾祛寒之功,使真阳振,阴寒自散,其胎自固,即是仲师温腹安胎之法,正如《内经》云:“女人身重,毒之何如?”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顾兆农
历来服附子汤为主治临床杂病者,近代唯推“南吴北门”。“南吴”指云南吴佩衡,人谓“吴附子”;“北门”,指山西雁北门纯德,两位医家,俱以善用附子汤闻名。本方出于《伤寒论》,以附子、茯苓、芍药、人参、白术组成,是温经散寒,祛寒化湿的第一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素有寒湿,或不孕,或产后腹痛,甚或漏下,诸般少阴病证,需温阳以散寒者,皆宜。另,《千金药方•卷七》亦有一同名方剂,用附子、芍药、桂心、甘草、茯苓、人参、白术等研粗粉,水煎,治湿痹缓风,体痛如折,临床用治产后受风,身痛,加当归、桑寄生、川续断,亦可收桴鼓相应之效。
来源:全国中医妇科流派联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