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我衷心祝贺协作单位同行们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以及对疟疾患者的热诚服务。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屠呦呦12月7日演讲节选


为何屠呦呦要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


在获得诺贝尔奖前的2011年,屠呦呦获得被称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科奖——医学界的最高奖项。她说:“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


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项目一样,在获奖者屠呦呦研究员背后,有一个伟大的中国科学家团体。他们来自五十余个大学或科研单位,其中有6所为发明单位。


一张图看懂青蒿素历史

尘封的“523”计划

南方的恶性疟疾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瘴气”,历来让人闻风丧胆。但中国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抗疟疾的研究,源于一场秘密的援外任务。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当时越南常年恶性疟疾流行,越南和美国两军都因疟疾严重减员。越南领导人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难题,我国领导人答应了这一请求。此后,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正式展开。


参与此计划的单位数量以数十计,置身其中的科学家更是不胜枚举。屠呦呦担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523”科研组的组长,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计划。


与此同时,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组的李国桥带领团队在广东、海南、云南等地使用青蒿提取药品进行临床应用,最终首次系统证实了青蒿素对抗恶性疟疾有效。


经过两年的三次“大会战”,广东、江苏、四川等地用青蒿素和青蒿简易制剂临床治疗疟疾2000例,其中青蒿素治疗800例,有效率100%;青蒿素简易制剂治疗1200例,有效率在90%以上。


1979年国家科委召开关于青蒿素的全国性鉴定会议,确定了6家发明单位和49家协作单位。李国桥所在的广州中医学院为青蒿素发明单位之一。


深入疫区 冒死试药

此后的几十年里,李国桥教授团队深入东南亚、非洲疫区,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改良青蒿素制剂,甚至不惜代价亲身感染疟原虫以试药。感染恶性疟原虫后,李国桥忍受着持续高烧的煎熬,以及肝脾肿大的痛苦,尽量拖延服用抗疟药的时间。如今,无论世界卫生组织编著的《疟疾学》,还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医学教科书,仍记录着当年李国桥他们的亲身实验数据和研究结论。


为表彰李国桥团队抗击疟疾,挽救生命所作之贡献,越南授予李国桥“为了人民健康”奖章;科摩罗总统授予“总统勋章”。


2006年,李国桥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个疗程短、成本低的青蒿素类复方抗疟新药——Artequick。这个新药不仅疗效快、治愈率高,而且只需两天疗程,每天服药1片,价格仅为同类药物一半,非常适合穷人服用。世界级抗疟专家阿诺德给予此药高度评价:“它是一个集中了优秀抗疟药全部特点的完美复方。”


原来我们李国桥教授和广中医青蒿素团队为世界做了这么大贡献!这就是屠呦呦女士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