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王老师根据《金匮要略》妇人篇的理论,运用痛经冲剂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一、痛经冲剂

1组成

红参10克,黄芪18克,当归10克,白芍18克,川芎6克,云苓10克,白术10克,川楝子15克,延胡索10克,益母草10克。

 

2制备方法

水煎浓缩,酒精提纯,回收酒精,制成颗粒,烘干,装袋备用。

 

3服法用量

每服半袋,早晚各一次,溶于温水中,白开水送下。

 

4服药时间

经前痛者,痛前服药;经期痛者,经前服药;经后痛者,经期服药。均疼痛过后停药。

 

二、典型病例

 

李某,26岁,工人,住开平区东大街。

 

患者婚前月经正常,均无所苦。婚后月经前期,血色暗红有块,少腹疼痛如刺,牵及腰部,恶心呕吐,大便溏薄,素日白带量多。因婚后两年未孕,经期腹痛难忍,甚则晕厥来诊。除上述症状外,舌质暗红,苔白,脉涩滑而细。

 

四诊合参,属气血虚弱,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血运不畅,脾虚湿滞,经脉不通,故而经前刺痛。治以痛经冲剂,月经前期疼痛即服,每日一袋,分两次,早晚服,白水送下。每次痛止药停。下一周期依然如是。

 

如此服用3个周期,月经周期已正常,痛经消失,诸症亦去。继之怀孕,生一男婴。

 

三、讨论与体会

 

妇女痛经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痛苦较重,甚至可发生晕厥,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妇女在月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冲任气血较平时有急骤变化。此时,血海由满而盈,由盈而溢,由溢而虚。此种特殊生理状态非常容易受致病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又因为各种因素有所不同,如导致冲任、胞宫血运不畅,不通则痛,如导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则不荣而痛。

痛经的发病,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临床中最常见者为素体气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愈虚,胞脉失养,或大病久病,气血两亏,冲任俱虚,血虚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缓。正如《格致余论·经水可紫可黑论》中说:“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其次,为肝肾亏损。素体虚弱,房事不节,或早婚多产,损伤肾气,肾不养肝,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经行之后,血海愈虚,胞脉失养。《傅青主女科·调经》谓:“妇人少腹痛于经行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再次,为气滞血瘀。素性抑郁,忿怒过度,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血瘀,冲任受阻,血行不畅。《丹溪心法·妇人》谓:“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一云气滞。”也可因经期涉水感寒,或久居阴湿之地,寒湿伤及胞脉,寒湿凝聚,冲任阻滞,血行不畅。《女科经纶·月经门》中说:“有经行前脐腹绞痛如刺,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两尺沉涩,余皆弦急,此由下焦寒湿之邪搏于冲任。”

 

痛经的病因病机已如上述,但疼痛的性质、特点亦各不相同。实痛则痛胀俱甚,拒按,按之痛甚;虚痛为隐隐作痛,喜按,按之痛减;热痛为刺痛或灼痛,恶热,得热痛甚;寒痛则为绞痛,喜温,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血瘀痛则痛甚于胀,刺痛为主,持续作痛;气滞痛则胀甚于痛,以胀为主,时痛时止。

 

痛经的表现各不相同,而经期的形成过程则是一致的。如血海由满而盈,盈而溢,溢而虚,气血因虚而痛;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则不营而痛;冲任胞宫血运不畅,则不通而痛。至于肝肾亏损、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等不同类型,都是在气血虚弱的基础上,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所致。《内经》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治疗之法,必当以调补气血,增加化源为主。同时,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用药,消除干扰或影响因素,则其痛可立除。

 

痛经冲剂是治疗本病之良方。人参、黄芪补气,当归、白芍养血,四药相伍,补养气血,以治血海溢后之虚,濡养冲任胞宫。重用白芍者,不仅因其养血,更主要是用以柔肝止痛。云苓、白术健脾胃以益中气,增加气血的化源。川芎、益母草调肝活血,使血行而不滞,血脉流畅,痛必自除。川楝子、延胡索一行气中血滞,一行血中气滞,两药相伍,使气血流畅而无滞阻之态势,是疏肝止痛之良法。全方补养气血,增加化源,动血而不留滞,平肝而痛立除,治本而兼标,病药相合,丝丝入扣,取效在桴鼓之间。同时,治疗过程中也反映出本病的规律。

 

临床实践表明,血色暗红有块,血脉阻滞不通者,以及血色淡红,脾虚湿滞者,均较多剧痛,血色鲜红而剧痛者极少。说明血瘀湿滞两个类型的疼痛较重。疼痛与疗程的关系成正比。治疗时间愈长,疗程愈长,疗效愈好。相反,治疗时间短,疗程短,疗效愈差。疗效与病程也有关系,病程愈长,疗效愈差,病程愈短,疗效愈佳。

 

对痛经一病,无论是因血海由溢而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或冲任胞宫血运不畅,还是由于诸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所致,本药均有良好疗效。因此,痛经冲剂是治疗痛经的理想新药。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二版)内科专家卷?王国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蔡春江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